国产单机游戏销量榜曝光:《黑神话》3000万份
2219 2025-05-15 04:08
4.2 生物质炭施用与土壤类型和基础肥力密切相关
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对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的 2 个土壤样品与不同量(0、10、50 和200 g/kg)生物质炭进行培养,培养 1 年后种植黑麦草,结果显示,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的产量;而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生物质炭对黑麦草的增产效应有所下降,甚至会降低产量。以壤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与氮肥互作对菠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低氮处理条下,生物质炭更易发挥增产效应,认为生物质炭可以肥沃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肥料提高土壤生产力。温度与土壤供钾容量和强度(Q/I)的关系,发现升高温度促进了土壤吸附位上吸附的 K+离解,土壤供钾强度和容量明显增加,即提高了土壤的供钾能力。在氮贫瘠的土壤中加入生物质炭后,短期内作物的生长率会降低,原因是施加生物质炭后,土壤中 C/N 提高,从而限制了土壤氮素的利用度。该结论主要基于土壤碳氮比需协调,过量的生物质炭会影响氮肥的吸收利用。生物质炭与氮肥互作对植烟土壤以及烤烟的影响试验也发现,生物质炭对土壤性状与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与施氮水平存在很大的关系,具体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4.3 生物质炭对土壤-作物系统发挥积极作用的时间限制
在哥伦比亚热带草原施用 20 t/hm2生物质炭发现,除施用后第一年外,第二、第三、第四年 玉 米 产 量 与 对 照 相 比 增 产 显 著 ,增 幅 分 别 达28%、30% 和 140%在巴西亚马逊氧化土上施用生物质炭 1 年后(11 t/hm2),第二、第三年 4 个生长季中水稻和高粱的产量提高了75%。在对生物质炭与土壤进行 1 年培养,再种植黑麦草的前提下,增施生物质炭可以提高黑麦草产量。推测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初期尚未真正融入土壤,其对土壤-作物系统发挥积极作用是在施入土壤一段时间之后,然而发挥积极效应的具体期限尚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农田施用生物质炭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发现在稻田中施
加生物质炭和炉渣等材料,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5 结语
据统计,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 9 亿~10 亿 t,
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和烟草等作物是秸秆的主要来源。目前,关于秸秆还田技术传统的方式为直接粉碎还田、过腹还田和发酵腐熟还田,这些技术模式各有其自身优势和劣势。鉴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土壤保育、增加土壤碳库、促进矿质营养吸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表明秸秆炭化还田技术模式在循环农业发展进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弥补了传统秸秆利用技术的缺陷,提升和丰富了中国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农业生产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必须用科学统筹兼顾的思路。生物质炭化还田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模式,目前在中国已经开展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并相继建立了示范生产线,从技术模式上构建了循环发展链条,但在政策、管理等方面还缺乏配套的机制和政策体系。因此,建议在不同区域范围内,采用“产学研政”的方式构建技术、工作、政策三位一体的整体技术开发模式,促进中国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和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无机,金属,石油醚